多个重磅成果发布、数十位业界重量级专家出席、中部地区软件新质生产力崛起倡议发起、系列重点项目签约、40多家企业创新成果展示汇报、数百名头部企业负责人参会……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武汉光谷即将迎来一场软件产业的盛会——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其亮点纷呈,无疑将成为推动中国软件产业进步的重要事件。
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将于6月13日至14日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希尔顿酒店举行。大会将以“软件赋能新型工业化,数智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设置一场主题峰会、四场专题论坛和软件创新成果展示汇报,汇集了来自全国的数百位院士、专家、知名软件企业负责人以及大型用户单位代表等行业资讯,与武汉本土的软件企业家、高校学者、软件创新创业者坐而论道,共商软件产业发展大计。
本次大会紧扣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聚焦关键软件在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内容设置,将集中展现国家政策导向,凝聚行业发展共识,推动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大会致力于成为国家产业导向、地方工作实践、行业前沿资讯、企业创新动态汇聚的重要窗口和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努力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贡献武汉力量。同时,武汉市也将继续贯彻国家软件发展战略,支持关键产品应用发展,引导供需结对攻关,探索新兴领域技术落地,并持续培育开源生态,以推动全市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将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旭,分别围绕软件与新质生产力、软件赋能数智化转型等方面发表主旨报告;此外,东软、翼辉、达梦、统信、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以及中国船舶、中国商飞、中国航天科工等大型行业用户代表,将在现场分享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值得关注的是,在主题峰会的现场,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将以数字人的形式,为与会嘉宾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展示。多位软件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集结,共同探讨和描绘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除主题峰会外,大会还将同期举办四场精彩纷呈的分论坛,深入探讨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基础软件分论坛将探讨软件根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生态构建等问题,助力提升基础软件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基础软件的广泛应用;工业软件分论坛将重点关注工业软件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开源生态培育分论坛上,专家们将聚焦开源软件与AI的发展,探讨两者如何协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分论坛将聚焦认知智能大模型如何赋能软件企业发展,如今,认知智能大模型正在成为软件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它们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可能催生全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形态,推动产业变革。
大会期间,将举行多项重要行业研究成果、地方kaiyun开云平台最新实践、产业合作项目的发布、签约活动,分享产业发展关注重点、前沿态势及创新成果,并促进供需交流对接。
值得关注的是,武汉、长沙、南昌、郑州、太原、合肥等中部六城工信主管部门将在本次大会上联合发起《推动中部地区软件新质生产力崛起倡议》,该倡议以“开放创新,聚力完善中部地区开源共享机制”、“软硬协同,携手共建中部地区互促产业生态”、“数智驱动,赋能国产产品应用和设备更新”,以及“聚智引才,打造中部地区高端软件人才高地”四大板块为支柱,旨在加快培育中部地区软件新质生产力崛起新动能、新优势,在更高起点上奋力谱写新时代中部地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绚丽篇章。
此外,会上将发布《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2026年)》,明确湖北省工业软件未来重点方向和发展路径;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创新联盟、武汉市工业软件创新联合体也将正式揭牌,将进一步加速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将发布《大模型开源生态发展态势洞察报告》,系统梳理国内外开源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商业模式、应用场景、未来趋势,研判以开源创新生态建设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路径,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2024年工业软件新产品白皮书》编制工作也将在大会上首次启动。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的发布预示着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开云官方,也为武汉软件产业的创新项目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更多的合作机会。
会议注重产业落地和供需对接,20余个软件领域校企合作重点项目、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将在大会上集中签约,旨在推动产学研联动发展,进一步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大会同期,还将通过创新成果展示汇报开云(中国)官方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展现我国关键软件创新成果和实践应用,促进与会嘉宾深入了解、共谋合作,搭建供需交流对接平台。
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光谷软件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武汉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大会汇集国内软件行业顶尖智慧与最新研究成果、聚焦产业热点,让“软件赋能新型工业化 数智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做到技术层面的飞跃,更在深层次上引发产业发展理念与模式变革,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支撑,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活力。